首页 民俗正文

思陵是明朝末帝的陵墓,为何下雨天不要去,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了

admin 民俗 2022-12-12 00:18:36 219 0

明朝十三陵之内,有一座特殊的陵寝,据说此陵的地理位置不佳,以至于在下雨天的时候,无人敢去查看。考古专家们也都表示,如果在雨天前往思陵,可能会小命不保。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其总面积超过了120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为50公里。明十三陵始建于1409年,是明朝皇帝专用的陵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将首都定于南京,并在驾崩后葬入明孝陵。可是在此之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自己登上了皇位,还将首都迁往了北京,故此之后的历代皇帝也都安葬于此,自永乐皇帝朱棣长陵开始,至崇祯皇帝思陵墓结束,明皇陵内共有陵寝13座,被称作是明十三陵。

在明十三陵中,有一座特殊的陵寝,该陵寝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其形制与规模显得局促而紧张,完全不符合帝王的威仪,这座陵寝就是明崇祯皇帝的思陵。众所周知,在明末起义中,李自成的义军军队经过斗争,顺利攻入了北京城内,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便登上煤山自尽,空留千古遗恨。

对于崇祯皇帝的遗体,李自成还是相当尊重的,于是,他命人为崇祯皇帝选择陵寝,企图将其安葬。可惜的是,就在工匠为其选址时,清军击败大顺军紧逼北京城,李自成只好命人将崇祯皇帝草草安葬,葬于其已故妃子田贵妃的墓葬之内,此后,这里便成为了思陵。

在几百年来,当地人都对思陵忌惮有加,认为此处阴森,是一个不祥之地。当地人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每逢下雨的时候,思陵上方都会有“群雷环绕”,并且倾泻而下的雷电还会击穿思陵的建筑物,无论是亭子还是神道,还是陵墓中的松柏,都存在过被雷击中的痕迹。所以当地人传说,崇祯皇帝死得不甘心,总是思虑重整朝纲,但却因为自己掉落社稷,结果葬地非常局促,还闹雷击,这也许就是天意吧。

现代学者虽然对思陵内的鬼怪邪说不感兴趣,但其经常被雷击中的事实却摆在眼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思陵为何屡遭雷击?其中一定存在科学道理。为了揭开思陵的秘密,不少学者都前往此地进行研究,最终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线索。

首先是思陵地区有形成雷电的独特小环境,该地地形十分复杂,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来自西北的冷空气沿山坡向下沉,东南暖湿气流经山坡向上行,二者在此地激烈交汇,非常容易产生雷击。第二个原因是,思陵地区土地的电阻与周围山坡岩石的电阻不同,其电阻率较低,而电流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打向电阻低的地方。第三点原因是,思陵的石碑和松树是这个小环境中的最高点,如果天空中存在雷电,则石碑和松树就会成为引流导体,容易将电流引向地表。

综合以上原因来看,思陵屡次被雷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可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崇祯皇帝的确是一位悲情皇帝,其在位时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可谓是耗尽了心血,死后墓地还经常闹雷,真是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大明风云》 黄伟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qingshanjuebi.com/post/1478.html
七月七龙道胶囊 NO17久皇 享久喷剂 七月七龙道胶囊 相模喷剂 真大膏 NBB 爵士焦点 壹小拾养护液 牛鲨喷剂 黑豹喷剂 久医官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