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肉、无花果、大大泡泡糖
充满回忆的零食让童年更加完整
零食的外衣带着明艳的色彩
它们的惊喜不仅来自于味道
还有千奇百怪的体验方式
跳跳糖是80、90后最常见的零食之一了。一小袋粉末倒在舌尖上,片刻之后就会在口中“爆开”,像一群泡泡在舌尖上跳舞一般,新奇又刺激。
跳跳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力呢?
跳跳糖的跳跃主要归功于它的特殊加工工艺。跳跳糖的糖块材料,其实和普通的糖果没什么区别。
把原材料融化,然后把混合物中的水分全部煮干。
接着继续升高温度,这样就可以制作出纯的糖浆,当糖浆变凉之后就变成了硬块糖。
而在制作跳跳糖时,要在热的糖浆里加入高压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在糖里形成细小的高压气泡。
充满了高压二氧化碳的糖块会裂开成许多小碎块,由于这种碎裂的随机性,所以跳跳糖的形状也不像普通硬糖具有规则的形状。
尽管糖块裂开了,但在这些小碎片里面,依然存在着很多小气泡结构,也就是被“封印”着高压的二氧化碳气泡。
当我们将跳跳糖放入嘴中后,口腔分泌的唾液就开始溶解表面的糖浆,由于糖果颗粒本身就很小,碎片里的小气泡的外壁开始变得脆弱;
这时候,存在于糖果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跑了出来,在口腔内产生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有趣的是跳跳糖的发明者不是一个吃货,而是一个化学家……
1956年,一个叫做威廉·A·米切尔的化学家想制造一种速溶碳酸苏打水,想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糖果溶解在水中。
可惜这种“速溶的碳酸苏打水”当时并没有研制成功,跳跳糖配方也被遗忘了二十年,直到另一位化学家改进了配方,并制成了现在所见的跳跳糖。
虽然跳跳糖很受孩子的喜爱,但刚推出时却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恐慌,他们认为这种糖会炸伤孩子。
生产跳跳糖的公司不得不花大力气,用大量的广告和传单解释跳跳糖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绝对威胁不到人体,才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这种新型糖果。
后来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称跳跳糖与可乐一起吃会在胃里爆炸……
但实际上,一包跳跳糖里面所含有的二氧化碳大约只有半瓶瓶装可乐的二氧化碳含量;
如果和可乐一起喝,并不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化学反应,最多就是相当于多喝了半瓶可乐,多打几个嗝,爆炸是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