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多数男人在成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老婆。
这话有些偏执,但却像一个魔咒,就连余秋雨这样的散文大师也没能逃脱。
曾经,在他还是一个落魄无名的少年时,一个女孩选择和他倾心相恋。
然而,待到他成名之后,却抛弃了这个女孩,转身另娶了娇妻。
而这位插足他人婚姻的女人,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曾经演绎《西游记》小唐僧的母亲。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他们三人这段爱恨纠葛。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浙江一个普通家庭,当年正值秋天,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因此母亲给他取名秋雨。
他的父亲是基层公务员,母亲是上海没落家族的小姐,算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
母亲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从小就开始识字。
在余秋雨11岁的那年,为了能让儿子有更好的前途,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
后来余秋雨又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少年时光,幸得周恩来总理解放政策,余秋雨才得以回到上海,并进入上海戏剧学院编写《世界戏剧学》,顺带担任招生工作。
就在这时,他邂逅了生命里的第一任妻子,李红。
爱情邂逅
1951年,李红出生在上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她的父亲是中学英语教师,母亲是医生。
李红从小就喜欢戏剧,可身为教师的父亲却认为“唱戏”不是正道,他希望女儿将来能当一个老师。
乖巧懂事的李红只好认真学习,来满足父母的期望。
直到1970年,她插队归来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她在工作之余,常常学习戏剧表演,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年幼时的梦想。
1974年,李红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虽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但她不属于“根红苗正”的接班人,因此落榜了。
愤怒之下,她激动的跑地去找学院领导评理,恰巧就找到了当时负责招生工作的余秋雨。
热恋中的情侣
虽然余秋雨没能帮助到这位女孩,但是他的心完全被她俘获了。
那几天,余秋雨脑海里全都是她的身影,翻来覆去想的都是她,余秋雨只能想法设法的接近她。
李红的家与上海戏剧学院隔得较远,余秋雨只能挨到星期天,才有时间乘车去找她。
余秋雨学识渊博,跟李红侃天侃地,一唠就是大半天,等到两人对话结束,才发现天都黑了,公交站也收班了,余秋雨才傻傻的走回去。
眼前这个女孩就是自己要找的爱人。
一周一次的见面,对陷入了热恋中的余秋雨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他开始给李红写信,每天一封火辣的情书,撩拨着女孩蠢蠢欲动的芳心。
他们俩就此相恋了。
有一次,李红生病住了几天医院,余秋雨硬是每天来回跑,几宿不睡觉地守在李红身边。
余秋雨的痴情打动了李红,也打动了李红的父母。
他们终于认同了这个“一无是处穷的叮当响的教书先生”。
1979年,这对整整相恋了5年的情侣,终于领证结婚,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夫妻。
婚姻生活的窘迫和贫困
结婚后他们在外面租了一间小房子,连煮饭的地方都没有,李红每天下班后会先回娘家吃饭,再带饭回去给余秋雨。
虽然生活十分清苦,但丈夫对妻子体贴入微,干着力所能及的家务。
夫妻恩爱非常,李红没过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并辞职回家,当起了贤妻良母。
李红没了收入,女儿刚出生花销也大,余秋雨微薄的薪水难以负担日常开销。
不仅如此,余秋雨突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需要吃药打针。
一笔笔花销,让这个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面临着揭不开锅的局面。
看着生病的丈夫和正在发育阶段的女儿,李红心一横决定去深漂。
夫妻被迫分离
李红只身前往深圳,人生地不熟,找了一个月才找到了在服装厂的工作。
为了年幼的女儿和病重的丈夫,李红没日没夜的加班。
付出就有回报,月底她拿到了高出同事三倍的工资,640元。
拿到钱后,她立马邮寄了600元回家,只给自己留下40元过活。
就这样,妻子靠着勤劳的双手维持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随着90年代的来临,他们的家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问世,激起一阵浪潮,他瞬间跻身为中国一流的散文作家。
然而,李红没有等到属于她的好日子,反而等来了当头一棒,丈夫递给她一纸离婚书。
劳燕分飞
1992年春节前夕,李红躺在出租屋里给丈夫通电话,告诉他自己生病了。
李红本以为丈夫能给她一些体贴和安慰,可是电话里却传来余秋雨冷漠的回应:“那你在深圳好好养身体,春节就不要回来了。”
春节到了,李红一点年货也没买,一个人躲在出租房里,度过了她生平最冷清的春节。
听着窗外传来的鞭炮声,她想起自己的女儿,这时的李红不禁想:曾经最爱她的男人怎么变成这样?
余秋雨情陷马兰
原来,李红去深圳打工期间,余秋雨认识了年轻貌美的马兰。
马兰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她演的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她就是《西游记》里小唐僧的母亲。
马兰,不仅仅是演员,还是中国黄梅戏大师,曾因出演黄梅戏《女驸马》一角成为家喻户晓明星,她当时的名气远比余秋雨大多了。
一次无意之中,马兰读到了余秋雨的《艺术创作工程》,她便被余秋的睿智和学识深深折服了。
她说:
“我当时想,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阅历丰富、满头白发,甚至可能带着点学究气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余秋雨老先生。”
后来,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
她给余秋雨写了封信,在信中说希望他来看戏。
就在《遥指杏花村》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
这时,一个40岁的中年人一蹦一跳歪着脖子走上舞台,迎向马兰。
他笑着大声喊道:“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
两人的这次见面,彼此互生了好感,两人都觉得彼此是前世早已经种下了姻缘,便不顾一切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并不在乎余秋雨比自己大17岁,也不顾及余秋雨已经有了妻女,执意插足了余秋雨的婚姻,和他写起了情爱缠绵的情书。
隐忍换不回丈夫的心
李红察觉到丈夫的冷漠,连忙从从深圳赶回家。
书桌上那几封信引起了她的注意。
果然,丈夫是爱上了别的女人,这些话不就是曾经写给她的话吗?
事已至此,她却选择隐忍,选择原谅丈夫,选择相信他们的夫妻感情。
她默默的把信还回去,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只可惜,余秋雨的心再也回不来了。
1992年7月,一纸离婚协议书放在了李红的眼前。
她对丈夫说:“感情都没有了,还要婚姻干什么,不如成全你们。”随即她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面对李红的退让,余秋雨愧疚地说:“是我对不起你,以后孩子上学、成家等一切费用由我负责。你有事的话,也尽管来找我。”
带着这句话,带着女儿,李红回到娘家。
至此,这段维系了13年的夫妻感情彻底结束了,晴朗的天空也飘起了雨。
13年的夫妻,曾一起许下了许多的诺言,建立了深厚而浓烈的感情,他们经历了人世间诸多坎坷成了最亲的亲人,可惜这一切都抵不过一张新的面孔,逃不掉人走茶凉的结局,这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探其究竟,我想用余秋雨自己的话来解释:
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也许是他过多的追求不同年龄的重叠,才会抛弃一张已经老去的面容。
李红现状如何
离婚后的李红并没有倒下,为了供女儿上学,李红再次踏上去往深圳的路。
她因此前旷工被开除,靠着辛苦送水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经过多年在深圳的打拼,李红存够了钱,开了一家卖健身器材的小公司。
凭借着自己的真诚和努力,生意越做越大,2008年她就在深圳买了房子,并将女儿和父母接过去同住。
只不过,历经千帆的李红至今仍是单身。
余秋雨和马兰现状如何
在看看余秋雨和马兰。
因为彼此年龄的差距太大,更因为这段婚姻曾带给另一个女人痛苦,两人的感情一直不被外界看好,时不时的就被传出离婚的消息。
令人意外的是,分分合合的两人依然相伴至今,始终没在人群中走散。
前些日子两人还一起逛公园,逛累了马兰还帮余秋雨擦汗,岁月霜染了男人的头发,女人却依然光彩照人。
马兰说自己和余秋雨的婚姻,就像红木家具,越老越值价。
但唯一一遗憾的是两人从结婚到现在都没有孩子。
相差16岁的丁克婚姻,其中冷暖,如人饮水。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