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非著名人士我姥姥告诉上小学一年级的我:“中国人里,最有钱的叫李嘉诚。”
估计那会,马化腾还在深圳写程序,钟睒睒刚开始卖农夫山泉,京东创立也还要再晚一年……
因此,李氏家族在我孤陋寡闻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导致每次新认识一个姓李的新朋友,我都忍不住怀疑,他会不会和李嘉诚有点关系。
直到长大后才发现。
原来这样的“李嘉诚”在香港有很多。
可以说香港曾经繁荣靠的是这些巨富家族,如今走向争议似乎也与他们脱不了关系。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可为什么偏偏香港能“养”出来这些老钱家族,还可以在风雨飘摇中过三世而屹立?
这就要从1841年一座小岛开埠说起了……
01
华洋杂处的野蛮生长
大家常说:“中国历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
实际上,1841就已开埠的香港(设立外贸口岸)是中国近代无法忽视的存在。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若论商人社会地位,除了先秦便是割让为英国殖民地后的香港。
阿拉伯,尼格罗,印度,英国,葡萄牙,各色眼珠子的外国人蜂拥而至。
流落的渔夫乡民为果腹搵食而来,礼教传统观念在这里显得无比苍白。
传统社会格局打破后,连被传统视为「下叁流」的「奸富」行业——如黄、赌、毒都曾先后被列为合法专利行业。
再加上此时西式教育落脚香港。
洋行大班也在此兴建货仓码头、轮船燃气,银行保险业务、欧美股份制也被一同移植而来,造就了香港“天下熙攘皆为利”的基因。
周寿臣、何东、周少岐和李石朋等人就是在此时期崛起。
此后何家、李家、周家一直活跃在在香港发展的舞台上。
简单来说,同期内地的其他城市被传统封建思想所禁锢。
而香港却因“破坏”、“重构”而先吃到了螃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更容易积累财富。
02
点石成金的造王时代
1949年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封锁下,内地的各路政治人物和资本家面对不稳定的局势,纷纷投身香港。
使得香港汇聚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本,再加上现代化经济体制和相对自由的营商环境,想不发家都难。
比如白手起家的包玉刚,趁着香港航运业快速发展之际,迅速扩张自己的船队,成为了知名全球的船王。
连当时香港的四大家族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和郭得胜都难以望其项背。
如今包玉刚家族的掌门人已经到了第三代,成功打破富不过三的魔咒。
可以说历史的机遇是这些家族财富升级,绵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香港正是一座命途多舛,但机遇无限的城市。
遍观今天名声大噪的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等家族,无一不是敏锐的把握住了香港的跌宕沉浮。
03
粤商崇尚宗族的精神特质
中国文化中对宗族观念是非常讲究的,而家庭本身就是天生的创业团队,我们天生会基于血缘而信任。
可是家庭个体经济难以避免规模小、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的缺点,“商帮”就此应运而生。
虽然现在很少有人会说某某富豪是哪个商帮的。
但不能否认大佬们就是有属于自己圈子,他们还不喜欢带外人玩。
香港商业家族多为粤商,身上有着同样的“粤商文化基因”。
与浙商的本土“筑巢引凤”不同,粤商的生长表现为区域性、本土性、家族性的特点。
04
家族继承的延续与新生
由于受殖民影响,香港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一夫多妻合法状态中,且不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
内地商业家族子嗣数量少,继承人选择范围小,万一孩子是个“阿斗”,那家族事业就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人丁兴旺”的香港家族则不会面临着单一继承人的困扰。
如今几大家族也都顺利完成了自家商业帝国的交接。
像香港李锦记集团从李锦裳先生创办至今已走过120个春秋。
其间经历了三次从零资产甚至负资产起步的再创业,靠的就是众多李氏子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不过,也有很多家族因为子女众多导致财产纷争。
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香港霍英东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兄弟以及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家族均爆发过家族内斗。
所以现在家族话事人们逐渐学聪明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接受信托来处理庞大的家族产业传承,通过紧锁股权防止家族企业被后代内斗而瓜分。
李嘉诚就是采用复式信托,设立了至少4个信托基金,分持公司股份,并对每个信托基金指定了受益人。
当血缘纽带无法维系时,与时俱进的新方式或许能让这些家族走得更远。
不过,如今提到香港,我们能说出口的似乎还是那几个老名字。
显然二代、三代继承人们仍在探索创业与守业的命题。
这些家族已然在香港盘踞数十年,把控着房产、电气、零售、金融等命脉。
他们的后代们应该永远无法理解香港平民的无奈和诉求。
未来他们还会垄断多久,我不得而知。
可当港人用自嘲取代了奋斗;
用“忘掉种过的花,放弃理想吧”的《喜帖街》取代了“无畏更无惧,理想一起去追”的《狮子山下》。
他们还会垄断很久吗?
我是Ruby,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或搬运更多有关香港的优质内容及资讯,需要了解香港身份规划【香港优才、专才、留学】欢迎关注、私信或评论喔~
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我的情况可以打多少分?
30秒评估科学打分,看看你是否符合办理香港身份条件,地址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