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正文

「食俗」尤溪人元宵节吃什么?这些节令饮食习俗!老尤溪都不一定全知道!

admin 民俗 2023-03-20 11:03:09 173 0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

尤溪的元宵节里舞龙赏灯,热闹非凡!

当然也少不了食俗佳肴!

在我们尤溪,

元宵节里大家都吃些什么特别的美食呢?

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里吃汤圆是很多地方的食俗,因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汤圆

在我们尤溪也不例外,和去超市里买便捷的袋装汤圆不同,很多人还保留着手工制作汤圆的习惯。量上几碗自家种的大米,搭配直接影响汤圆口感的糯米,制作汤圆的原材料就是如此简单。其中,糯米要占三分之二,大米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样才会更粘,更好吃 。添加糯米在于其有粘性,以及其健脾胃、御寒的功能。

为了让汤圆呈现出绵糯的口感,需要把洗净的米磨成粉末状并隔袋将水沥干。待米浆沥干成粉团状后,取少些至掌心,顺时针方向慢慢揉搓至团状。汤圆成品的形状好不好,也就看这关键一步了。

搓好的汤圆下沸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就可以出锅了,拌上黄豆粉和白糖,撒上些芝麻,甜味的汤圆就算做好了。

春卷

天上明月,碗中汤圆。圆圆白白的汤圆确实很诱人,不过在我们尤溪元宵节还有一个应景的美食,那就是春卷。元宵节,全家一起围聚一桌,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包着春卷,寓意团团圆圆。

近日,南门菜市场售卖春卷皮的摊位上,前来买春卷皮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摊春卷皮的人越来越少,这门传统老手艺也因为少数人的坚持变得珍贵。

春卷皮的制作程序不算繁复,但其中度的把握却很关键。先在盆内将面粉用清水拌匀,反复搓揉,成水面团。然后用微火将平锅烧热,右手抓住水面团,不断地摔动,然后在平锅内轻轻烙成一张直径12厘米的圆薄面饼,略烙后揭皮取出,右手继续摔动水面团,再烙下一张。形如满月的春卷皮看上去就惹人喜欢。

春卷馅料的调制因人而异,大多以五花肉、豆芽、胡萝卜、香葱为主,在这样的佳节,吃上一个皮薄馅满的春卷,还真是应景又健康。

除了正月十五吃汤圆春卷外,尤溪在特定的节日、纪念日都有一些“对应配套”的节令食品,其中的讲究颇多,有些还有独特的寓意,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尤溪一年中都有哪些与吃有关的日子,都吃了什么?怎么吃?

过年食品和年夜饭

从腊月廿三灶君上天开始,民间就已进入准备过年的气氛。本地过年叫作“做年”,过年也真离不开“做”字。过去,为了过好年,在农历12月底一家人可要忙乎好几天。

男当家的要忙于舂白粿(舂,方言捣的意思),主妇们要忙于炊糖糕、蒸菜头粿,还要打切面、杀鸡杀鸭等等。过年的白粿品种多样,有饼状中间印有桃形的叫作“粿桃”;有压成扁形长块状的叫作“粿锭”;有搓成蛋形的叫作“粿蛋”;有捏成元宝形状的叫作“粿元宝”,人们把对来年平安长寿、添丁发财的祈望尽情地表现在粿品中。

为了体现家庭的富裕,白粿、年糕等做的数量很多,一般吃到来年一、二月都有。有很多的家庭还把白粿放入缸中加冷水浸泡,以此法延长保存时间,谓之“淫粿”。

除夕的年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而这一餐在下午三、四点时分,燃放了一串鞭炮后,就早早的开餐了。此俗是为了向他人展示家境的殷实:你吃了吗?我已吃年夜饭了!年夜饭一家人要一起围坐聚餐,对已聘未入门的媳妇、已孕未娩的孩子或未及时归家的亲人,都摆杯筷留空位以示团圆。晚饭后主妇煮压岁饭(预煮留供新年头一二天吃的熟饭,象征有余粮),洗净并切好供次日煮食的菜肴(正月初一禁忌用刀)。除夕还要“掩火种”,意为兴旺。

过去煮饭烧柴火,当夜灶里要留一根碗口粗的柴薪和一堆炭火,用灶灰掩埋好,留作“火种”,此俗在农村现在还是常见。

正月初一早餐吃素食

初一凌晨,各家开大门,放鞭炮。有的人家,早晨起来先喝生姜红糖茶,称先吃“甜头”。

初一早餐要吃素,不能吃荤,下饭的菜有薯仔、香菇、豆腐等。主食有米饭外,最重要的有线面,象征全家人长寿。还有四种“菜生”,一般是用芥菜梗、带根菠菜、带叶荞头、生菜等翠绿蔬菜焯熟切段分别码在小盘中。四种“菜生”带有一些美好的寓意,红根菠菜寓意飞黄腾达;带叶荞头寓意子孙白头到老;芥菜梗长寓意长命百岁;生菜寓意多生子孙。四碟“菜生”还寓意一年风调雨顺,四季生财等。

初一的午餐才开始吃荤,除了鸡鸭鱼肉外,每人还要吃个蛋,叫作“太平蛋”,祈求一年平安。

正月初九牲礼、五果、五斋祭“天公”

尤溪传有女娲娘娘开天地,造万物,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之说。但对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最为注重。对种田人和生意人来说,祭祀“天公”,他能“保佑”庄稼人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生意人万事如意,财源茂盛。在清晨天空还未放亮,各家各户都早早地把供品摆在露天下,恭请“天公”来受用。

祭祀“天公”的供品有牲礼:猪头、阉过的公鸡、目鱼干;五果:五种水果;五斋:五种素菜;线面(寓意长寿)、红蛋(寓意吉利)、红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以及纸、烛、香等。

正月十五吃汤圆、春卷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一家人又要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大吃大喝一番,因为明天开始又回到粗茶淡饭和忙忙碌碌的一年之中去。

元宵节过的是晚餐,也算是“做年”,食物较为丰盛。当然,不可少的是春饼,元宵节的喜庆加上开春时节的明媚春光,此时吃春饼,更有惬义。春饼也叫春卷,是用面粉调成稠糊,在加热的平底锅上摊成薄如纸张的熟面皮,包上用绿豆芽、五花肉丝、冬笋丝、香菇丝、韭菜和少量姜丝等炒熟的馅,卷成卷即可食用。元宵节吃春饼,是尤溪最具地方特色的食俗之一。

正月廿九穷九粥

正月廿九日,叫“送穷节”、也叫“孝顺节”、“拗九节”。相传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于正月晦死(正月最后一天死),后为穷鬼(穷神)。正月廿九日这天煮九粥祭送穷鬼,是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正月廿九日,凡已经出嫁的女儿,要送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为祝愿父母健康长寿,所以又称“孝顺节”。

正月廿九日,在尤溪还有穷九粥的说法(尤溪方言“穷”与“煮”意思同音),说是吃九粥,能保身体健康,一年太平。九粥是用三种米(籼米、糯米、粳米,最好是百家米),还有九种辅料煮成,吃了这“三九至尊”的粥自然能保一年身体平安。九粥也叫狗粥(尤溪方言“九”与“狗”同音),狗有“九条命”,是最贱(贱,意为生命力顽强)的动物之一,吃了狗粥,讨了吉利,一年当中自然没病没灾。尤溪的九粥可咸可甜,煮甜的,辅料可加桂圆肉、红枣、花生、薏米、莲子、红豆等等;煮咸可加肉丁、虾干、笋丁、香菇、红萝卜等等。

二月十九吃艾粿

尤溪俗话说“二月十九,观音吃草”(尤溪方言“九”是“草”的谐音)。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民间在这天有吃艾粿的习俗。关于这个习俗,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观音菩萨看到凡间农民早起晚归耕田种地,非常辛苦,于是从天庭调牛下凡帮助农民耕田。观音认为农民种田打粮不容易,在牛下凡时交待牛只能吃草而不能与人争饭吃,同时还怕牛会向农民提出要求,便取来带子将牛的脖子系住,不让它们说话,要它们默默耕耘。牛下凡后任劳任怨,辛勤耕作,农民在牛的大力帮助下,五谷丰登。后来,观音看到牛帮助人们生产出那么多的粮食,而吃的还是草,自己内心觉得有点对不起牛,于是就在自己生日这一天下凡采摘艾草(鼠曲草尤溪本地称之“艾”)和米做成艾粿和牛同吃,以表示自己对牛的歉意和慰劳。后来民间也仿效观音吃艾粿,以表示对牛的谢意。

艾粿的做法是将田间艾草(即鼠曲草,是本地山野田间一种野生小草)嫩叶(连茎)摘下,洗净焯水后沥干水份,再与熟热粳米饭放在石臼中舂成粿团再压制成块,蒸熟。艾粿有鼠曲草的自然芬芳气味,鼠曲草还有治气管炎及小孩尿床等药用功能,蒸吃,炒吃均可。有些乡镇也有在农历三月三吃艾粿的习俗。

四月八吃光饼

光饼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并在四月初八吃光饼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另外,尤溪民间还有“四月八吃光饼不蛀牙”之说。尤溪的光饼,要数梅仙的最有名。饼内有少许肉馅,面上有芝麻,烤制出来,喷香酥脆。

立夏红糟笋接“脚骨”

立夏日尤溪有吃红糟笋接“脚骨”习俗。立夏时山区农民都要上山拗取小笋,剥壳后,加上红糟,有条件的再加上猪五花肉,整条煮,整条吃。说是吃了立夏笋,脚筋骨就象竹杆一样刚挺有劲,能更好地上山干活。表达了人们祈求健壮,以应付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愿望。

立夏日吃红糟笋接“脚骨”习俗,有一说与罗隐有关。罗隐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年轻时就中了秀才,但却不得志,到处以乞讨度日。正好那天夏至日,他走到某处山道,实在走不动了,饥饿难忍,就拗笋煮食充饥。谁知吃了竹笋,肚子不饿了,人也精神了,脚筋骨也刚健了。于是,吃笋能使人脚筋骨刚健的消息就传开了。将红糟掺入同煮熟,因红糟是农家最方便的自制调味品,加上色红,为吉祥之色,再则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红糟还能帮助消化,有益健康。

五月节吃粽子、田螺

端午节在尤溪叫作“五月节”,是尤溪最重要的“一年两节”(一年指春节,两节指“五月节”和“七月半”)之一,粽子自然是这个节日的主打食品。

在尤溪包粽子叫作“刮粽”,品种主要是加碱的碱粽系列,有白粽(即只包有糯米,没有其他配料的粽子)、豆粽(糯米和观音豆等混合)、豆沙粽等,咸味粽品较少。粽子的个较小,为角粽形状,食用时粘白糖。现在民间也有包制个大的、咸味的闽南肉粽等品种。

在“五月节”家庭条件好的还在家中置办午宴,请亲戚和族中长辈。“五月节”食品除了粽子外,最常见的还有白片鸡(整只用清水煮熟后抹盐切块)、切面。在尤溪还有“五月节”吃田螺明目之俗。

七月半吃金粿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官圣诞。地官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官赦罪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称“鬼节”,本地俗称“七月半”,也是佛教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

“七月半”是尤溪人民过节气氛仅次过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其代表性的食品是金粿。还要做“普渡”,超度亡灵,用金粿或饭团(类似北方馒头的祭祀作用)给孤魂野鬼吃。金粿是尤溪民间过“七月半”的主要供馐,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浓米浆,加适量盐和食用碱先在锅中加热成使之凝成糊冻状,然后捏成大小适中的椭圆状圆团,再蒸熟。成后形圆色金黄,故名“金粿”。也因其味带咸,也称之“咸粿”。

“七月半”除了吃金粿外,卜鸭(整鸭煮熟后再烟熏的本地特色菜肴)也是一道常见食品。

八月吃祭墓酒

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也有在白露节至寒露节期间选日进行)是尤溪人祭祖扫墓的时节,各家都准备一些供品,到墓地祭祀已故先人。牲礼中用鸭不用鸡,说是鸡喜欢到处耙抓觅食,会耙坏墓头。望族的有各家每年轮流为头,办理祭扫祖墓事宜,当晚还要筹划族人聚餐一顿,叫“吃祭墓酒”。

中秋节吃中秋饼

尤溪传说送月饼的习俗始于明代。元末,元朝统治者将蒙古元兵散养在百姓家中。朱元璋密谋起义造反推翻元朝,计划各家各户统一定于八月十五将散养家中的元兵杀死举行起义。但要进行这样一种大规模的行动,要怎样联络才不会被各家各户的元兵发现呢?刘伯温便献上一计,将起义计划写在纸上藏于饼中,分送亲友,以免口头传播泄密。结果大家如法炮制,相互传递信息,统一行动,终于举义成功。朱元璋即位之后,便下旨民间年年中秋举行送饼活动,以作纪念。

过去,在尤溪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只是体现在亲戚间相互送月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节也常有家庭聚餐。中秋前夕,各种月饼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亲友间相互馈赠、送礼、请客和自家品尝。尤溪中秋月饼以西滨镇制作的酥皮肉馅的西洋肉饼最为有名。中秋之夜,合家团圆、男女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

立冬吃“交冬糍”、“草根汤”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本地俗称“交冬”。此时气候转冷,大的农事基本完成,庄稼人利用暂时的闲暇时光,户户都舂“交冬糍”,藉以庆祝收成好年景,享受自己亲手创造的丰硕成果,祈望来年生活过得更美好。“交冬糍”传统做法是把糯米放入水中浸透,然后倒进专门的木制饭甑里蒸熟,再倒入农家石臼,加上适量的水分趁热舂成,挤成小剂滚以糖粉豆末即可食用。这种糍粑食用时插入筷子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农家做好“交冬糍”后,常向邻居、亲友互送品尝,看看谁家的糍舂得好吃。

立冬时节,本地有“补冬”的习俗,城乡家家户户都忙乎于大剂量的熬制草根汤,吃上几天,进行食补。说是人在这个时候“进补”为最佳时期,特别是立冬这天“进补”最有效,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庄稼人靠的是体力吃饭,辛苦劳作了一年,在冬令进补,是为了来年有更强的体力。如果说过去农村人经济收入少,洋参、鹿茸是他们不敢奢望的奢侈品,只能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前山后野生野长的草根来强身健体。

而如今,对手里有钱的城里人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各种补品保健品不再是买不起的奢侈品,但是他们还是对这真正纯天然的草根汤情有独钟。在本地能用来熬制草根汤的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从口味上来说,洋中镇的“洋中草根汤”最受大众喜爱,其使用草根多达10多种,与之同煮的动物性原料有4种以上,因此草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油而不腻。

冬至日吃“冬节丸”

冬至日,本地称之“冬节”。冬节丸(尤溪也叫“糍仔”)是冬至应节食品。到冬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湿糯米粉团(糯米经浸泡磨成浆后挤干成湿粉团,或将糯米粉加水调成粉团),吃过晚饭,家中的主妇就张罗着把一只大竹箩(浅沿的)摆好,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大竹箩周围,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节丸,粒粒珠圆玉润,放进笠里,象征着一家子团圆完满。大竹箩中间放一个福桔,象征着福至满门。冬节日天亮之前,先煮一碗祭拜祖先和灶君,而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节丸,就算增加了一岁。

灶君公上天供灶糖灶饼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灶君公升天述职,该日“送神”祭灶的习俗(也有在二十四祭灶的),在我县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本地上供食品主要为甜品,即灶糖、灶饼;五样水果,有的人家还备有香菇、木耳、豆腐、粉丝、菜梗等斋菜五样。

民间传说,灶君公平时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君公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君公之手,除夕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君公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的供品以甜品为主,就是希望让灶君公吃饱甜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在玉帝面前说这一家人的坏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qingshanjuebi.com/post/4839.html
七月七龙道胶囊 NO17久皇 享久喷剂 七月七龙道胶囊 相模喷剂 真大膏 NBB 爵士焦点 壹小拾养护液 牛鲨喷剂 黑豹喷剂 久医官喷剂